“赚钱类”APP多陷阱

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(记者黄劼)手机APP中经常出现一种赚钱类广告,赚钱类声称玩游戏能赚钱、深圳市场看视频能赚钱、监管局提阱猜成语能赚钱、多陷走路能赚钱,赚钱类甚至于睡觉也能赚钱?深圳市场 对此,深圳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出消费提醒:“赚钱类”APP并不是监管局提阱帮人赚钱的,相反,多陷是赚钱类利用手机用户为APP运营商赚钱,“赚钱类”APP多陷阱。深圳市场
深圳市场监管局提醒近日收到消费者李某对“全民开餐厅”APP的监管局提阱举报,称其在抖音里看到“全民开餐厅”APP 能赚钱,多陷不需要邀请好友,赚钱类提现也没有门槛,深圳市场于是监管局提阱他使用此APP进行操作。他说:“这个我玩了,还是要我邀请好友才能提现所有金额,要不然就只能给我提现0.3元,明显他们就是骗人的。我要求他们赔偿损失,并对他们进行处理。”
李某的情况并非个例。 这些“赚钱类”APP往往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手机用户使用,在使用过程中,消费者会不断地被诱导观看广告,APP的运营商靠达成“目标”后的高额提现来欺骗消费者观看其所推送的广告,进行获利。
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广告监测数据显示,这种“网赚类”广告在深圳去年下半年监测到的所有广告中占13.8%,这些广告中宣传用语涉嫌违规的占比高达62.3%,并且投放量呈逐月递增的趋势。据了解,这种 “网赚类”广告为了尽可能延长消费者发现被欺骗的时间,一开始,这些APP会给出几十块的金额,创造一种很快就能提现的错觉。往后即使难度增加,消费者也会出于对损失的厌恶,继续玩下去,看越来越多的广告。
消费者花费巨额时间看越来越多的广告,完成APP运营商设定的目标后,并不是真的就可以提现运营商所承诺资金。因为在达到APP运营商所设定的“等级”“步数”等目标后,紧接而来的可能会是让手机用户满足他们的“登录条件”,满足登录多少天后又会让用户继续“邀请好友”,这个邀请数量并不会太少,并且需要好友也达到一定等级后才会进行计数。当消费者发现被骗时,已经晚了。自己的闲暇时间用来看广告了,自己的个人信息在注册时提供给运营商了,自己的社交关系也会被拉好友这一行为所影响,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这些“赚钱类”APP祸害自己朋友的“帮凶”。由此可见,这些“赚钱类”APP并不是帮APP用户赚钱的,相反, 用户才是APP运营商赚钱的工具。消费者的空余时间、个人信息、社交关系,统统可以被APP的运营商变现,至于消费者,既赚不到钱,还浪费了时间,甚至存在个人信息被买卖的风险。
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呼吁各互联网企业增强法律意识,加强自我审查,强化用户体验,以做好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于用户为目的,共同引导市场良性发展。同时提醒这类APP的运营商与广告主,此类广告涉嫌违法《 广告法》第三条、第四条、第二十八条的规定,一旦认定违法,市场监管部门会依据《广告法》第五十五条进行处罚,情节严重的,依据《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二条,可以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

相关文章
- https://image11.m1905.cn/uploadfile/2024/0412/20240412094945542873.jpg|https://image11.m1905.cn/uplo2025-08-05
- 3月15日上午,吉林省吉林市市场监管局昌邑分局在辖区大型商场开展3•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。图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为消费者现场发放消费维权方面宣讲材料。衣慧杰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李洪涛摄影报2025-08-05
- 七彩芽在这季服饰的设计上,将焦点放在了孩童本真的自由天性上,主张孩子们的世界应该是无拘无束、色彩斑斓的。因此,特别注重版型的宽松与裁剪的休闲,旨在打破一切束缚,让孩子们的脚步更加轻盈自在,欢乐地驰骋在2025-08-05
- 3月15日上午,吉林省吉林市市场监管局昌邑分局在辖区大型商场开展3•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。图为市场监管工作人员为消费者现场发放消费维权方面宣讲材料。衣慧杰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李洪涛摄影报2025-08-05
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第三季度消费投诉热点:“代维权”“摄影服务”“演出票务”等上榜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)11月4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,以及八大消费投诉热点,主要涉及法律咨询服务、摄影服务、预付式消费、外卖餐饮消费、演出票务等行业和领域。2025-08-05陕西西安发布“四美”机构化妆品消费提示 别轻信“纯植物”“纯天然”
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记者徐文智)近日,陕西省西安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化妆品安全监管,组织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质量安全守护行动,有效规范了化妆品市场秩序,保障了消费者美丽健康权益。为进一步帮助消费者树2025-08-05
最新评论